再次用AI迭代了小程序几个新功能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人工智能的力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我们的世界。就在 2024 年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份里,我再次踏上了利用 AI 技术迭代小程序新功能的征程。

此次,我借助chatGPT 和豆包这两个AI工具,以 WordPress 为基础架构,结合原有插件,开启了一段精彩的代码编写之旅。

然而,如同每一段探索之旅都并非一帆风顺,在这次的开发过程中,我也遭遇了诸多难题。其中,最大的挑战无疑是审核环节。代码的调试犹如在迷雾中摸索前行,整整耗费了我一天的宝贵时间。而与微信审核的“交锋”,更是一场持久的“战役”,来来回回反复折腾,又让两天的时光匆匆流逝。

但所有的付出与坚持,最终都化作了甜美的果实。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我成功地将小哲部落格 web 版独有的两个功能,完美地呈现在了微信小程序当中。这不仅是功能的拓展,更是创新的突破,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丰富、便捷的使用体验。

此刻,我写下这篇文章,不仅是为了记录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更是为了见证自己在科技与创新之路上留下的坚实脚印,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的可能与奇迹,在 AI 的助力下逐一实现。

[2024.07.13]《念念远山》读后感:山的魅力与人生的思考

最近读了罗伯特·麦克法伦的《念念远山》,这本书真的让我对高山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说起山,我也就是觉得是个旅游景点,能爬上去看看风景,锻炼锻炼身体。但这本书告诉我,山可远远不止这些。原来从过去到现在,我们人类对于高山的情感和认知经历了这么多的变化。

在很久很久以前,山在人们眼里那就是没用的东西,不能种地,还长得奇奇怪怪,丑得很。但是后来,有像托马斯·伯内特这样的人开始研究山,开始思考山是怎么来的,地球又是怎么回事。再后来,地质学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了科学探索走进山里,山成了一本“石头书”,记录着地球的历史和时间的痕迹。想想还挺神奇的,当我们站在山上,脚下的石头可能都有千百万年的历史,那一瞬间,自己仿佛和远古的时光有了连接。

除了科学探索,山还带给人们一种冒险的刺激。就像书中说的,有时候面对那些危险的悬崖峭壁、狂暴的天气,我们会害怕,但又会有一种奇怪的愉悦感。我就在想,是不是我们的生活有时候太安逸、太平淡了,所以需要这样的刺激来让我们感觉到自己还活着,还在挑战未知。不过,这种冒险也伴随着危险,很多人在登山的过程中失去了生命。有时候我也在想,这样值得吗?但也许对于那些登山者来说,山的魅力就在于此,那种对未知的挑战,对巅峰的渴望,是他们生活的意义。

书中乔治·马洛里的故事特别打动我,他有稳定的工作,有家庭,有孩子,但就是放不下对山的热爱和执着,一次又一次地去挑战珠峰。哪怕知道可能会一去不复返,他还是义无反顾。最后,他真的把生命留在了珠峰。他说“因为珠峰就在那里”,这句话真的让我思考了很久。也许对于他来说,山就是他的梦想,就是他的追求,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山不仅仅是一堆石头和泥土,它是我们的梦想、欲望、恐惧的投射,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 虽然我可能不会像那些专业的登山者一样去挑战高峰,但这本书让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就是下次走进山里的时候,不再是匆匆忙忙地爬上爬下,拍几张照片就完了。我要试着用心去感受山,感受它的历史,感受它的故事,感受它带给我的一切。说不定,我也能在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和小确幸。

[2024.05.28]小哲聊聊读《汉字再发现》的三个思考

小哲今天读了《汉字再发现:从旧识到新知》这本书,恰好昨天看了关于汉语音韵学中有关“洪音”和“细音”的视频介绍,脑子里就不断的冒出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但还是觉得值得记录下来。

一,文字的演变可能没有道理

书中提到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隶书、楷书,直至现在我们使用的简体中文。在逆向解读过程中,广为流传的一些说法,如“屋里有女就是安,屋里有猪就是家”,作者考据后指出其并不准确。我认为,文字本身就是标准化的产物,汉字之所以比语言更有利于华夏民族的大一统,是因为它在古代是读书人独有的读写工具。通过统一的书写形式,汉字跨越了十里不同音的方言障碍,既保留了地域特色,又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那么,无论文字如何演变,只要书写规范被制定并被读写者一致认可,变化前后的关系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也就是书中“多数汉字已成为强制规定的记号”的观点。例如,简体中文就是在繁体的基础上简化笔画;当下出现的一些网络词汇,如“囧”字,因其形状与愁眉苦脸相似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小哲据此得出思考的结论,从甲骨文到汉字简体,无非是一次次基于“模板”的创新与再创造,其中的故事真伪无需争辩,好好感受华夏民族独有的这一份文化魅力即可。

二,文字是时间的印记

书中在探讨汉字的演化过程时提及,甲骨文、金文的命名主要基于文字的载体。甲骨文,顾名思义,是因为它们被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而金文,则是因为其镌刻于青铜器之上。然而,篆书和隶书的命名则更多地侧重于书体的风格。书中对这些命名的由来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而我在阅读过程中,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文字,作为保存和传递信息的载体,是人类将表达转换成物理印记的媒介,使其得以跨越时间,永恒流传。每当我站在那些古代碑文前,凝视着那些历经沧桑的文字,我总能深刻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同时也能体验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受。这些文字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们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让我们能够与古人进行心灵的对话。

三,文字的演变可见文明由具象到抽象

书中还深入探讨了汉字的起源是否主要基于“象形”的原则,但当我深入思考时,不禁想象,如果我是古人,面对那些抽象的概念,我该如何用图形来描绘它们?事实上,在诸多古老的甲骨文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独特的现象:抽象的事物往往被具象的图形所替代。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现了文字发展的初期形态,也生动地反映了人类思维从具象逐渐过渡到抽象的过程。人类之所以能在生物界中独树一帜,其中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便是我们拥有抽象复杂概念和事物的能力。这种抽象思维的能力让我们能够超越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到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中去。而象形文字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恰恰是人类这一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

有时候,某些思绪如流星般划过脑海,转瞬即逝。当我试图捕捉并记录下这些想法时,它们却常常变得模糊不清。因此,这次的“立即行动”可能使得我的文字显得略显凌乱,而我也不愿花费过多时间去反复修订和润色了。只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再次回顾这篇文章时,能够依稀读懂自己当时的心境和思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