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0]网站优化手记

近日发现阿里云免费 SSL 证书有效期缩短至三个月,昨天借此契机,我同时也对网站进行了系统性优化。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诸多异常文件,包括在网站未更新期间生成的 debug 文件,初步判断网站存在被入侵风险。推测原因可能与此前为实现小程序功能、足迹地图功能所安装的插件有关,也可能是后台管理密码泄露所致。

鉴于 WordPress 6.8 版本无法直接在线升级,我选择卸载旧版本程序,重新安装最新的 WordPress 6.8 版本,并手动导入主题与插件,此环节进展顺利。随后,根据官方建议及阿里云提供的 PHP 版本选项,将服务器 PHP 版本升级至 8.4,却引发程序报错。通过错误日志分析,结合 AI 大模型诊断,确定是部分插件与 PHP 8.4 存在兼容性问题,由于插件代码需修改语法,即便大模型给出修改建议,考虑到操作风险,最终选择降级至 PHP 7.4 版本,程序得以正常运行,相较此前的 PHP 7.2 版本,也算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升级。

在 AI 技术日益成熟的当下,我对几个无人维护且需通过指定公众号获取验证码方可管理的插件进行优化,去除了繁琐的验证机制。在此过程中,部分 AI 工具因涉及验证码绕过问题拒绝提供解决方案,令人颇为无奈。实际上,相关插件代码以明文形式存储于本地,验证规则简单,加之插件作者已停止维护,不做修改则插件无法正常使用。

最后,面对日益紧张的阿里云5120MB虚拟主机空间,我着手处理博客图片存储问题。由于去年频繁外出旅行,博客图片数量激增,且自 WordPress 6.X 版本起,每张原始图片上传后会自动生成 7 种格式的缩略图,导致存储空间几近耗尽。我通过 FTP 工具将图片批量下载至本地,压缩处理后重新上传,完成了这项耗时耗力的工作。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Op. 8)—— 维瓦尔第》鉴赏

你听,每当《春》那轻快灵动的旋律响起,记忆的阀门便悄然打开。妈妈年轻时用磁带录制的广播世界名曲里,就有它的身影;儿时的童话故事磁带,也总爱以这段旋律作为开场。而在去年,米哈游游戏《崩坏:星穹铁道》角色卡芙卡的 PV 中,《夏》与《冬》的旋律经过融合改编,碰撞出别样的魅力,这不禁让人感叹,维瓦尔第不愧是古代的超级 “潮人”,跨越时空的音乐,总能在新的载体中焕发活力,也让我对《四季》愈发着迷。

意大利作曲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创作的《四季》,标准名称是《四季小提琴协奏曲》,意大利语为《Le quattro stagioni》 ,作品编号为 op.8,这代表它是维瓦尔第《和谐的灵感》作品第 8 号(Op.8)集中的一部分。在音乐领域,作曲家通常会按照创作的先后顺序或特定的分类方式,为自己的作品编号,以便区分和管理,“op.8” 是真实存在且被广泛认可的编号 。整部作品由四首小提琴协奏曲组成,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的协奏曲又包含三个乐章,完整演奏一遍大约需要 40 – 50 分钟,不过不同演奏版本在时长上会有所不同,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璀璨明珠。​

《春》为 E 大调,第一乐章快板,轻快的旋律好似鸟儿欢唱,宣告春天来临;第二乐章广板,宁静舒缓,仿佛让人置身于春日午后的静谧;第三乐章快板,节奏活泼,展现出春天里人们嬉戏的欢乐场景。​

《夏》是 g 小调,炎热与暴雨在音符中交织。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紧张的旋律描绘出夏日的闷热和不安;第二乐章柔板,营造出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与压抑;第三乐章急板,激烈的节奏将夏日的暴风雨展现得淋漓尽致。​

《秋》以 F 大调呈现丰收喜悦。第一乐章快板,欢快的节奏如同人们庆祝丰收的热闹场景;第二乐章柔板,安静的旋律描绘出劳作后人们休息的安逸;第三乐章快板,充满动感,仿佛再现了狩猎时的紧张刺激。​

《冬》用 f 小调刻画严寒。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旋律中透着寒冷,让人感受到冬天的凛冽;第二乐章广板,宁静孤寂,展现出冬夜的冷清;第三乐章快板,节奏明快,好似人们在冰上玩耍,同时也表现出呼啸的狂风。​

再次用AI迭代了小程序几个新功能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人工智能的力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我们的世界。就在 2024 年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份里,我再次踏上了利用 AI 技术迭代小程序新功能的征程。

此次,我借助chatGPT 和豆包这两个AI工具,以 WordPress 为基础架构,结合原有插件,开启了一段精彩的代码编写之旅。

然而,如同每一段探索之旅都并非一帆风顺,在这次的开发过程中,我也遭遇了诸多难题。其中,最大的挑战无疑是审核环节。代码的调试犹如在迷雾中摸索前行,整整耗费了我一天的宝贵时间。而与微信审核的“交锋”,更是一场持久的“战役”,来来回回反复折腾,又让两天的时光匆匆流逝。

但所有的付出与坚持,最终都化作了甜美的果实。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我成功地将小哲部落格 web 版独有的两个功能,完美地呈现在了微信小程序当中。这不仅是功能的拓展,更是创新的突破,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丰富、便捷的使用体验。

此刻,我写下这篇文章,不仅是为了记录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更是为了见证自己在科技与创新之路上留下的坚实脚印,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的可能与奇迹,在 AI 的助力下逐一实现。

[2024.07.13]《念念远山》读后感:山的魅力与人生的思考

最近读了罗伯特·麦克法伦的《念念远山》,这本书真的让我对高山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说起山,我也就是觉得是个旅游景点,能爬上去看看风景,锻炼锻炼身体。但这本书告诉我,山可远远不止这些。原来从过去到现在,我们人类对于高山的情感和认知经历了这么多的变化。

在很久很久以前,山在人们眼里那就是没用的东西,不能种地,还长得奇奇怪怪,丑得很。但是后来,有像托马斯·伯内特这样的人开始研究山,开始思考山是怎么来的,地球又是怎么回事。再后来,地质学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了科学探索走进山里,山成了一本“石头书”,记录着地球的历史和时间的痕迹。想想还挺神奇的,当我们站在山上,脚下的石头可能都有千百万年的历史,那一瞬间,自己仿佛和远古的时光有了连接。

除了科学探索,山还带给人们一种冒险的刺激。就像书中说的,有时候面对那些危险的悬崖峭壁、狂暴的天气,我们会害怕,但又会有一种奇怪的愉悦感。我就在想,是不是我们的生活有时候太安逸、太平淡了,所以需要这样的刺激来让我们感觉到自己还活着,还在挑战未知。不过,这种冒险也伴随着危险,很多人在登山的过程中失去了生命。有时候我也在想,这样值得吗?但也许对于那些登山者来说,山的魅力就在于此,那种对未知的挑战,对巅峰的渴望,是他们生活的意义。

书中乔治·马洛里的故事特别打动我,他有稳定的工作,有家庭,有孩子,但就是放不下对山的热爱和执着,一次又一次地去挑战珠峰。哪怕知道可能会一去不复返,他还是义无反顾。最后,他真的把生命留在了珠峰。他说“因为珠峰就在那里”,这句话真的让我思考了很久。也许对于他来说,山就是他的梦想,就是他的追求,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山不仅仅是一堆石头和泥土,它是我们的梦想、欲望、恐惧的投射,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 虽然我可能不会像那些专业的登山者一样去挑战高峰,但这本书让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就是下次走进山里的时候,不再是匆匆忙忙地爬上爬下,拍几张照片就完了。我要试着用心去感受山,感受它的历史,感受它的故事,感受它带给我的一切。说不定,我也能在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和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