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凯里尼《E大调弦乐五重奏·第三乐章:A大调小步舞曲》
在体验游戏《霍格沃兹之遗》时,我于 “黑魔法防御术” 场景中偶然邂逅以上这段似曾相识的旋律。出于好奇,我尝试通过各类听歌识曲软件探寻其出处,却均无功而返。此后,我逐一鉴赏了诸多小提琴经典曲目,终于成功解锁这段旋律的奥秘。借此契机,深入了解其创作背景与文化内涵,不仅解开了心中疑惑,更让这段旋律在记忆中愈发深刻。
- 创作背景:作于 1771 年,是路易吉·鲁道夫·博凯里尼(意大利语:Luigi Rodolfo Boccherini,1743年2月19日—1805年5月28日)意大利作曲家和大提琴家所作的《E大调弦乐五重奏 String Quintet in E》Op.11 No.5中的第三乐章。博凯里尼的弦乐五重奏曲共有一百二十五部,此曲所属的《E大调弦乐五重奏曲》采用两把小提琴、中提琴、两把大提琴的编制,第一大提琴声部往往有高难度演奏技巧。
- 曲式结构: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
- 开头主题:在匀称的伴奏音型衬托下,采用频繁的切分音节奏和起伏跳跃的旋律进行,亦诙亦谐,轻便灵活。
- 中段:转至下属调D大调,主部主题通过多次出现的音阶式级进上行和下行反复,如欢快春风,顿音演奏法产生的跳跃感和伴奏中的切分节奏,增强了轻松活泼的气氛;副主题平和美丽,与主部主题交替出现。
- 结尾:乐曲再现第一部分后结束。
- 音乐特色:博凯里尼的五重奏曲具有灵活轻便、格调高雅的特色,在这首曲子中体现得尤为充分。以古典主义来说,这首《A大调小步舞曲》属于非常轻快的一首,其旋律好像轻轻浮在空中。博凯里尼比较善于谱写充满微妙情绪的音乐,这一首就是充分发挥他这种长处的作品,优雅明朗的曲趣,由略为灰暗的小调部分加上些微的阴影,这种明暗的对比,也是波凯里尼的特征之一。
- 后世影响:这首作品后被改编为小提琴、钢琴等乐器的独奏曲、弦乐合奏曲、管弦乐曲等多种形式,至今仍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深受听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