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简单健康
无心水培的铜钱草居然这么茂密了……
瘦了二十斤了,继续努力!加油!
[2017.07.09]小哲谈谈互联网发展拙见
最近面试了很多家公司,自身也一直在互联网思维中汲取营养,加上小哲是个重度的互联网使用者,通过对一系列商业模式或者成功产品的观察,得出了一个对互联网发展的总结,可能有所片面,但目前感觉的确适用于一些现有情况。互联网的发展并不长,至少在中国不长,小哲的成长其实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成长同步进行的,虽然我接触互联网的时机对中国来说不算早,但比同龄人来说相对还是算超前的,包括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购买域名进行投机。我对互联网的观察之下,得出了一个结论,互联网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向两个根本方向发展,一是便捷便利,二是个性化需求;无论是什么模式或者项目,符合这两点的其中一点都算是跟上了趋势的,如果说只符合其中一点,也很不错了,但如果是完全不符合,那么即使是在当下有市场,那也早晚会被淘汰出局。
有人可能会说价格优势难道不是互联网发展的方向吗?小哲的答案是,价格优势只是互联网发展路上的一个垫脚石,而不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关于选择成本、消费心理学等问题,小哲才疏学浅不做探讨,但是可以想一些目前我们使用的场景,如果单纯点餐来说,价格是最最重要的下单指标吗?如果有一个很便宜的APP可以点餐,但是你需要重新下载然后注册再填写送餐地址,还要等待可能不太及时的配送,那么你会选择短期内换平台点餐吗?而且点餐来说,即使是便宜,又能差多少钱呢?再回想下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我们是不是越来越多的在网络上选择付费服务了?为了更个性化和便捷的需求,是不是价格不再是那么敏感了?所以,价格只是互联网普及的工具,而不是发展方向,人们如果习惯了手机打车,习惯了租赁单车出行,那么哪怕是价格回归理性,只要没有更便利的方式出现,那么它还是成功的。
那么很明显,小哲认为“产品为王”才是互联网发展的核心,要达到便捷便利或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企业提供的东西必须是合格的产品,无论通过什么方式方法做运营,最终产品才是核心竞争力。
而小哲观察到很多创业的企业,由于条件的原因,可能是缺乏技术能力或者是没有独特的产品,会优先选择自己擅长的营销手段或者其他社会资源来发展企业,这种方式是对的,但和小米手机一样,在发展擅长部分的同时没有忘记产品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之路会转型到产品为王的策略。
最近几年,金融,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大行其道,无论是否冠以金融的名号,很多企业的模式都带有多多少少的金融属性,这是因为金融本身作为产品,他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门槛也就低,而金融服务多多少少都有灰色地带,只要有好的营销或者宣传手段,甚至是利用一些社会资源进行包装,能运作起来的也不少;但是小哲观察,大部分的企业并没有完完全全把自己运作的金融工具或者是平台作为产品进行提升,那么它出问题或者遇到发展瓶颈是必然的,加之金融行业本身就是过热的行业,那么洗牌和换血是迟早的事;当然,很多企业也没能利用自己擅长的领域把商业模式或者是金融模式玩很好,那没到发展产品本身的地步就已经举步维艰了。
说到平台,很多企业其实想打造自己的平台,这种商业模式其实是靠谱的,平台化是互联网走向现在之前提到的便捷便利或者个性化需求的道路,但是往往一些企业对平台本身没有像对待产品一样去开发和维护,也许是技术能力有限,也许是根本没把平台当成产品对待;小哲举个例子,大多数的企业做平台,构建出了想要的功能,搭建了不错的平台操作逻辑,然后就完事了,大多数的时间是去做平台的推广和活动。所以很多创业公司认为自己独特的模式让开发公司做个在线系统实现一些功能就完事了,本质是企业就是一家营销企业了。那么问题就来了,平台做为企业唯一的产品,如何给企业自己提高效率,比如对接财务对接业务员,企业觉得前期不需要。平台操作起来是否真正快捷便利,企业不会真正去考虑,因为新产品是否方便是不会等到客户反馈这一步的,用户觉得不好根本懒得反馈给你。还有等等问题,小哲不一一举例了,但需要一提的是,很多公司在创业开始的时候,没有考虑我说的这些问题,认为平台完成了就可以运营了,想简单了。那么后面就复杂和纠结了,到了风口浪尖的时候,企业怎么选择成了很大的问题,小哲不才,如果换做是我站在这个位置考虑,也难以做判断了。如果平台已经马马虎虎的维系了一年,企业到底是投入力量把平台进行升级把产品做优质,还是继续加把劲做营销或者推广活动,这个问题就很难了。因为平台本身有问题,推广难以达到效果,而投入产品的优化也不必然会导致推广就有效果,整个企业的发展直接遇到瓶颈,想使力无处使的地步了。
总结下来,小哲认为认认真真做产品才是想做互联网的企业发展的重点,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就是便捷性和个性化,自己认为的可不行,市场认可的才是真正的成功。
前几天发现了雪碧出的无糖“零卡”
回顾了一部老电影《怦然心动》
『小哲厨房』第002期-玉米排骨汤
『小哲厨房』第二期,享受生活!
[2017.07.05]小哲谈谈羊群效应与从众心理
记得小哲之前谈过破窗效应与从众心理,而羊群效应同样讲的是大家喜欢从众的一个现象。
百度上的解释是,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小哲收集资料的时候也看到有人在问破窗效应和羊群效应的区别,其实我认为这是两个不同领域对相同现象的不同解释罢了,举例各有不同,但最终是说明人的本性是带有从众性的。一般说来,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促使他趋向于与群体一致的现象,叫做从众行为。
自然,生活中,我们要扬“从众”的积极面,避“从众”的消极面,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问题,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凡事或都“从众”或都“反从众”都是要不得的。
小哲觉得,了解了人类的本性,我们可以看清自己,在做选择的时候考虑下是否从众,在做事情的时候也重视从众的这种社会现象,那么我们就能更加个性和独立,可以更理性的解决问题。
阳光总在风雨后!
『小哲厨房』第001期-皮蛋瘦肉粥
小哲厨房第一期!小试牛刀,多多指教!
[2017.06.28]小哲谈谈思考普朗克科学定律
普朗克曾经说过一句关于科学真理的真理,它可以叙述为“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并不是通过让它的反对者们信服并看到真理的光明,而是通过这些反对者们最终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这一断言被称为普朗克科学定律,并广为流传。
以上是百度的解释,说白了,这个定律的意思就是新技术和新事物如果很难推广,但是如果趋势是对的,那么等那群不接受的人都死了,世界还是继续向前的。这里指的死不一定是生老病死的“死”,也许是在世界上寸步难行的地步不得不学的地步也算,举个例子,现在不用手机的人是不是难以与世界连接,不懂电脑的人是不是少了很多乐趣,不会微信的人是不少了太多圈子……
这个理论本身没有什么好讨论的,世界就是这样,如果技术或者商业模式本身是符合趋势的发展,那么目前的困难不用怕,怕的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最后。小哲在目前的状态中,最大的考虑了这种情况,选择行业或者说选择商业模式的时候,往往在考虑这个公司所做的事情是否是符合趋势的,由于是互联网相关的工作,这一点更加觉得重要,有很多模式是赚钱的模式,或者说是有机会做起来的项目,但是回到互联网或者说是中国消费者的行为模式或者更说大点是人类的行为习惯,趋势其实是很明显的,如果所做的事情违背或者是不符合这种趋势,那么眼前的赚钱与长远的发展,选择是很难的。
有机会小哲单独聊聊互联网发展的趋势,这个普朗克科学定律引发了我很多思考,思绪万千可能逻辑混乱了,我想说的就是,如果你选择了做符合时代趋势的事情,那么义无反顾的去做,积累总有用,反之则只能慢慢的死去。
在长沙度假……
[2017.06.24]第二次制作个人介绍视频总结
时隔两年时间,又一次制作个人视频介绍,记录一下这次的心得体会吧。
本身这个构想出现的时候,还是打算和第一次一样用真实现场拍摄加后期AE制作AR的效果,打算让自己凭空出现,在结束的时候让自己凭空消失。
制作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妥协的过程,不断的有新的想,但也不断的给自己最初的想法做减法。
因为第一次的介绍视频是我隐身出画离开,所以本打算这次就接着第一次的结束开始,也是隐身走入画面然后出现,但之前是在书房拍摄,这两年我的书房变化挺大变成了我的健身房和养鱼的地方,而且不可能再用老地方拍摄吧,然后打算在卧室的电脑桌前找角度拍摄,但是手机拍摄支架能摆的角度太有限,然后电脑桌的布景也确实不好看,再加上自己一个人拍摄很麻烦很难控制画面不动,一起问题最终导致这个无法完成。对了,最开始的设想还打算结束的时候用特效加烟雾,然后我消失后衣服留下,可以通过镜头和所有布景不变,然后人在的时候录制,人离开衣服脱下用线举着再松开做个动态,然后中间合成就能实现我凭空消失衣服留下的效果,最终拍摄都无法完成,只好作罢。
最开始确定的当然是文案,大致写了一些,但是不敢涉及我现在的状态,因为视频还是打算可以长期使用的,所以暂时性的东西还是不要写进去。
其实最难的是配音,自己做了一下配音,感觉很不好,自己的声音不好听普通话不标准,开场的英文对白都打算自己录的,结果在网上找到了很自然的英文朗读平台,句子输入进去调整语速后还挺满意的,所以干脆用现成的英文朗读,但是正式的自我介绍最终还是确定自己来,毕竟介绍自己还是用自己的声音算了。
一开始就打算做这个好莱坞式的开场,然后原设想是倒带后揉成纸团扔掉,其实AE效果已经做完了,只不过自我介绍的开场第一帧的画面还没确定,不知道怎么承接,因为纸团在扔掉之前底下是有画面空间的,两个场景怎么转换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毕竟两个风格不同,前面是视频合成互联网感觉,后面的是MG动画矢量风格,这里最终偷懒觉得黑屏转场弃用纸团效果。
在视频制作的过程中发现硬盘居然满了,所以加了块3T的硬盘,其实做完了以后才发现白家了,用不到那么多空间。
最终做了大量的偷懒和减法以后,我还是觉得最终怎么也要有真人露下脸吧,就匆匆忙忙拍和个在电脑桌前的花絮,因为成品已经做完,马马虎虎算了,也没考虑手机拍摄的分辨率,口齿不清也没重新录制了,算了凑合,最后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字幕,英文到底加不加也纠结了半天,英语部分全部用百度翻译的话,肯定很多地方的英文是错的,所以我尽量有些翻译不用直接翻译,而是想办法找类似的对的英文句子代替,比如一家三口其乐融融这句话,我就找到了网上一句现成介绍一家三口的句子放上去,当然肯定还是有部分找不到的直接翻译的,最后了也都偷懒了,反正没人看吧。
最终上传到优酷,居然没通过审核,到写此文章时,优酷还未答复,我转而上传去了腾讯视频,很快就高清蓝光转码了,我又花了时间嵌入到微信公众号上去发了一篇文章,分享朋友圈和QQ空间,最终朋友们给了好评,但是也找到了几处字幕上的错误。最终我其实是有考虑过不放字幕的,但是考虑到我的口齿不清,还是加了字幕,其实不带字幕更好看倒是真的,如果只加中文字幕很丑,所以一切都是妥协吧。
总结下来,希望下个两年能让我的生活收获更多,也许下次介绍自己的时候能有更好的东西可以展现出来吧。
罗哲个人介绍视频2017
视频制作的构想改好无数次了,最后一直在做减法,最大的挑战AR的部分也由于拍摄设备和单独制作等条件的限制而取消了,希望再过两年的时候可以更上一层楼吧!
给电脑加了块3T的硬盘,文件还是存本地比较安全。
卡住了还会说话,半夜不能预约打扫,会被吓死!
植物真的很神奇,看着顽强生命的历程,也是一种享受。发芽、发根、向阳、增生……
国际驾照拿到了,在国外可以租车自驾游啦!哈哈……
《宝贝老板》片尾曲
看《宝贝老板》,片尾曲真的很棒。
到底是谁翻唱谁不知道了,估计是周华健翻唱国外的,但是真的好多年前听的周华健一首丰田汽车广告歌曲,那这歌一定很老了,大家去听《全世界的爱》旋律真的一毛一样。
歌词:
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is love, sweet love
现在这个世界需要爱,甜蜜的爱
It’s the only thing that there’s just too little of
这是唯一几乎没有的东西
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is love, sweet love,
现在这个世界需要爱,纯美的爱
No not just for some but for everyone.
不只是对一些人,是对所有人
Lord, we don’t need another mountain,
主啊,我们不需要另一处崇山峻岭
There are mountains and hillsides
这里有奇峰妙壁和连绵山坡
Enough to climb
足够我们攀登
There are oceans and rivers
这里有茫茫大海和潺潺小河
Enough to cross. enough to last
足够我们跨越
’Till the end of time
直到时间的尽头
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is love, sweet love
现在这个世界需要爱,甜美的爱
It’s the only thing that there’s just too little of
这是唯一几乎没有的东西
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is love, sweet love
现在这个世界需要爱,美好的爱
No not just for some but for everyone
不只是对一些人,是对所有人
Lord we don’t need another meadow
主啊,我们不需要另一片青翠草地
There are corn fields and wheat fields
这里有金灿灿的玉米田和麦田
Enough to grow
足够我们成长
There are sun beams and moon beams
这里有温暖阳光和清亮月光
Enough to shine
足够我们沐浴
Oh listen Lord if you want to know
噢,如果你想知道就听主的
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is love, sweet love
现在这个世界需要爱,香甜的爱
It’s the only thing that there’s just too little of
不只是对一些人,是对所有人
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is love, sweet love
现在这个世界需要爱,蜂蜜般的爱
No not just for some but for everyone
不只是对一些人,是对所有人
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现在这个世界需要什么
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is love, sweet love
现在这个世界需要爱,花香般的爱
we need love
我们需要爱
I will need love
我也需要爱
What we need is love
我们需要的是爱
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is love, sweet love
现在这个世界需要爱,糖果般的爱
It’s the only thing that there’s just too little of
不只是对一些人,是对所有人
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is love, sweet love
现在这个世界需要爱,无与伦比的爱
No not just for some but for everyone
不只是对一些人,是对所有人
[2017.06.04]《生物中心主义》读书启发
断断续续的花了几天时间啃这本《生物中心主义》,作者是(美)罗伯特·兰札(Robert Lanza),(美)鲍勃·伯曼(Bob Berman)。
很难懂,牵涉到的一些量子理论对于我一个文科生来说,有点看天书的感觉。虽然感觉上有点唯心主义的味道,但是本书的观点角度更高,而且在很多问题上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启发。
小哲对于一些逻辑理论还有哲学是很感兴趣的,脑洞多大只有不断填补,所以,这里对这本书里的几个给我带来启发的说法进行记录和探讨。
1,本书提到一个问题,如果在无人浩瀚的森林之中,没有录音设备和人在场的前提下,如果一棵大树倒塌,那么它会产生声音吗?
这个问题看似唯心主义严重,没有人它也是可观存在的呀,怎么可能没有人就没声音呢?书的作者提了一个新的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小哲当时顿时灵光乍现,是的,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再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恩恩,这是声音的定义,那么作者确实在这个环节进行了诡辩,因为的确是没有“耳朵”的参与,声音这个定义可能就无法完成,那么说它不产生声音的说法就是对的,大树的倒塌只能产生空气的震动而已;这个思路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思路确实如此,而作者之后又举例了彩虹的问题,如果没有人在,彩虹是否存在,这个无需解释了吧,光线通过折射进入人眼才会称之为彩虹,否则什么都没有。甚至是发散性思维,每个人由于所处的位置角度不同,亦或者是眼睛本身的视力度数不同,那么看到的彩虹也行都是截然不同的主观产物,而并非完全的客观存在。说到这里,脑洞太大了,归根结底,人类对世界的认知都来自于自己的感觉器官,那么唯心还是唯物的判断方法如果都出了问题,那么我们在认知世界的时候到底怎么评判是非对错呢?作者提到了色盲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小哲在之前的其他阅读里也得到过启发,光线在物体上反射到人眼后被我们的生理机制转化为图像显示在我们的脑海,如果这个本事就是错的,或者只是一种主观的对事物颜色的“翻译”呢?那我们看到的世界真的就全是错的,亦或者说是人类自己YY出来的而已;本书作者探寻的生物中心主义的其中某些观点也未必说它是错,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因为无论怎么研究科学,都是人在研究,世间万物都是人在做总结和定义,比如时间和空间等概念,全是人类做的规定而已,不能说错,但也不一定就是真相,或许会有偏差。这个问题要延伸可以滔滔不绝了,有些问题细思极恐,生老病死也许也都在“偏差”之列,和薛定谔的猫相关的问题作者在书中其实也提到了,这里先就此打住吧,否则没完没了了。
2,本书启发再次启发了我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好奇,并纠正了我一个YY时忽略的错误,那就是物体的移动速度也会影响运动物体自身的时间流逝。
很久之前看霍金的《时间简史》时,其实就已经或多或少的了解了速度影响时间的问题,比如如果你能以光速运动,那么你的时间是静止的,当然,这一切都是假设,目前最厉害的实验室也只能做到使物体达到二十分之一的光速。但是速度越快,运动物体感知的时间越慢是得到证实了的。地球卫星高速运动后,他的计时器多久就要拨快一次就不在这里解释了,网上都有;这里给小哲的启发很大,因为我们忽略了很多科幻小说或电影里的一些问题,比如如果正的可以用光速运动,那么小哲去1光年以外的星球需要多久呢?答案是你们的一年,而对于我本身来说,我是在瞬移!是的没错,因为对我来说时间是静止的,那么我感觉我没有花时间就到达了1光年以外,而对于没有运动的你们来说,时间过去了1年,那么科幻的世界的门就打开了,脑洞好大啊,要真能达到光速,对应运动者来说,到达宇宙的任何地方全都是瞬间抵达了;那恐怖了,往返50光年外的星球以后,你会发现地球已经是100年以后了;整个社会如果都能做光速旅行,那可能世界还是那样只是时间变长了物质在消亡,如果只是某些人能进行这种旅行,那么你可能旅行回家什么都没了。当然回到科幻电影的世界,大多数都还是遵循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限制,人类不可能达到光速(因为达到光速要么质量为0,要么需要无穷大的能量),这里给小哲最大启发的就是忽略了运动者自己的感知,所以,就算达不到光速,那么我们超级高速的到达遥远星球花的时间是肯定比呆在地球上的朋友们要少的。当然,本书作者还在空间上也做了举例:某人如果以光速的99%的速度,也就是每秒29.97万公里的速度向天狼星奔去,这个人如果按照自己的时间进行距离测算,单位速度乘以运动时间,那么距离也会比我们计算出的地球到天狼星1光年距离要短,因为他感知的时间比我们短。好了,这个问题也探讨到这,因为后面和第一个探讨的问题类似了,时间和空间都是人类感知的产物。
3,作者举了一个龟兔赛跑的逻辑错误的例子,小哲也在之前遇到系统类似的逻辑陷阱,所以分享总结下。
其实这个例子来源于阿基米德的龟兔赛跑悖论,又称阿吉利斯悖论,是说阿基米德和一只乌龟赛跑,乌龟在阿基米德前面100米的地方,乌龟的速度是1m/s,阿基米德的速度是10m/s,阿基米德追的上乌龟吗?阿基米德跑完100米的时候,乌龟又跑了10米,阿基米德跑完余下的10米,乌龟又跑了1米,按这样推理,乌龟始终都会领先阿基米德。
前阵子小哲也相同的听到一个悖论,说市场里有人卖空心菜,1块钱一斤,买家说一次买1000斤但是要求卖家每个空心菜都分开,那么按照空心菜叶子4毛钱一斤,空心菜杆子6毛钱一斤拿货;最后卖家交易结算完拿到钱以后傻了,亏大了。
这些悖论在乍看之下好像没毛病,其实毛病大大的有,这个启发值的我们主要,有时候脑子短路容易进入圈套。
最后总结下,个人感觉本书的可读性较差,一般人很难读懂,小哲也是在全书中尽量汲取营养,去其糟粕,看待事物增加角度,不要迷信任何理论的同时也要了解各种理论,扩展视野打开脑洞,这样生活才会更美好,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