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哲百度查了一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是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提出并写了书;他提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
具体的定律内容包含了十条,具体内容大家可以自己去查,我就不摘抄了。
帕金森本人在书中通俗的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条路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条路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条路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在小哲看来,这种情况普遍出现在国内的一些大的国企或者某些地方政府之中,其实如何避免这些现象,值得深思。
帕金森所著的《帕金森定律》书中有个老太太寄明信片的故事。帕金森发现,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很大:一位老太太要给侄女寄明信片,她用了1个小时找明信片,1个小时选择明信片,找侄女的地址又用了30分钟,1个多小时用来写祝词,决定去寄明信片时是否带雨伞,又用去20分钟。做完这一切.老太太劳累不堪。同样的事.一个工作特别忙的人可能花费5分钟在上班的途中就顺手做了。帕金森认为,工作会自动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一个人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去完成一项工作,他就会放慢节奏或者增加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工作膨胀出来的复杂性会使工作显得很重要,在这种时间弹性很大的环境中工作并不会感到轻松。相反会因为工作的拖沓、膨胀而苦闷、劳累,从而精疲力竭。
更多关于帕金森定律的内容,大家可以去查下相关资料,小哲分享的这些并不想多做评论了,因为已经很通俗易懂了,可以对号入座,也可以视而不见。
盒子又能看电视了!
[2015.12.31]2015年的最后一天 总结这一年
转眼2015年就没了,明天就是2016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有了很多不一样的变化,工作换了两个,认识了好多的人。
年初去了香港,年中在家休养生息开始了我的“小哲部落格”,年尾忙忙碌碌。
在物质上,今年买了好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没有存钱。
在精神上,今年大脑开始不断被充实,各种学习,看完了《晓说》又开始在上下班路上看《罗辑思维》。
有些事情还是没有完成,比如看书,比如找个女朋友。
不要灰心,展望未来,年初写日记的时候预测2015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年,还确实是不平凡,但是没有达到我预期的那种惊天地泣鬼神,所以也想2015只是蓄力的一年,等待2016的爆发!
2016,我来了,我还是隐隐觉得不会是平凡的一年,飞黄腾达或者一炮而红亦或者飞来横财,是否能在这一年出现?值得期待!
2016大家加油!2016小哲加油!
逛长沙金霞跨境保税直购体验中心
また1つの孤独なクリスマスで、一人は家で早めに眠ります!
また1つの孤独なクリスマスで、一人は家で早めに眠ります!
大清早就开始节日的气氛了,哦哆K??
创意歌曲《那年夏天我学会了在被子里抱紧自己》
《那年夏天我学会了在被子里抱紧自己》
小哲很喜欢这首歌,无论是歌词还是曲子,女声很韵味,徐良也是我很喜欢的创作人!
这是一首很有创意的歌曲。首先是歌名特别长,然后就是歌词,一眼看上去像四字经一样,歌词全部是由叠词组成。情歌里的情话都写了那么多了,同样是爱情,同样的故事,换一个角度来诉说这首歌有一个神奇之处。
通篇只有一句歌词,但是听下来,你会完全明白这是怎样一个故事。而且不同的听者会共鸣出不同的故事,根据每个人对于爱情的经历,这首歌会唤醒不同的记忆。我们都有过的那些过往的爱情,当时间愈合了伤口,当放下变成了忘记,我只记得,曾在变成你的回忆前,哭过。
(徐良)隐隐约约 心心念念 滴滴点点 岁岁天天
(刘思涵)简简单单 勤勤恳恳 忙忙碌碌 走走倦倦
(徐良)甜甜蜜蜜 恩恩爱爱 三三两两 形形色色
(刘思涵)说说笑笑 双双对对 开开心心 快快乐乐
(徐良)跌跌撞撞 (刘思涵)浑浑噩噩 (合)落落寞寞
(徐良)口口声声 (刘思涵)永永远远 (徐良)绵绵缠缠 (合)恒恒久久
(刘思涵)恍恍惚惚 唯唯诺诺 卿卿我我 磕磕碰碰
(徐良)许许多多 斑斑驳驳 起起落落 分分合合
(刘思涵)洒洒脱脱 淡淡漠漠 笑笑说说 对对错错
(徐良)我曾在变成你的回忆前哭过
(徐良)郁郁欢欢 磕磕绊绊 长长短短 甜甜酸酸
(刘思涵)朝朝暮暮 反反复复 甘甘苦苦 清清楚楚
(徐良)跌跌撞撞(刘思涵)熙熙攘攘(合)聚聚散散
(徐良)口口声声(刘思涵)永永远远(徐良)真真切切(合)轰轰烈烈
(刘思涵)恍恍惚惚 唯唯诺诺 卿卿我我 磕磕碰碰
(徐良)许许多多 斑斑驳驳 起起落落 分分合合
(刘思涵)洒洒脱脱 淡淡漠漠 笑笑说说 对对错错
(徐良)我曾在变成你的回忆前哭过
(刘思涵)恍恍惚惚 唯唯诺诺 卿卿我我 磕磕碰碰
(徐良)许许多多 斑斑驳驳 起起落落 分分合合
(刘思涵)洒洒脱脱 淡淡漠漠 笑笑说说 对对错错
(徐良)我曾在变成你的回忆前哭过
(刘思涵)我曾在变成你的回忆前哭过
[2015.12.23]小哲谈谈破窗效应与从众心理
今天又来分享一个理论咯,小时候看到老房子的墙皮脱落了,漏出一大块摇摇欲坠,你是否会忍不住上去把它一撮下来?哈哈,你在搞破坏的这种行为,就是小哲要谈的这个理论。
如果有一幢建筑,它的少许窗户已经破裂,而长期不被修理好,那么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s theory)!
小哲今年年初走在香港的马路上,地上一尘不染的那种感觉,使得人下意识的维护着公共卫生;在长沙,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产生从众心理)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得羞愧。在公共场合,因为没有看到人抽烟,我能憋的时候还是憋着,少抽了很多。
在很多情况下,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
小哲不想通过引经据典来谈破窗理论和从众心理的危害,也不想说教式的把大道理说一堆,其实人人都或多或少的在被这些心理状态影响,在这里把它们的存在摆出来只是希望获得跟多的思考,我们如何避免这些心理状态给自己带来麻烦,同时也能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给自己带来好处。
据说冬至吃饺子,爸爸煮的!
喜欢威士忌的口感,慢慢喝寻找美剧的感觉……
好久没自拍啦!哈哈!美图一下还能看!
[2015.12.16]小哲谈谈好好利用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可不是马太太的效应,呵呵,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小哲在百度百科上看到它也被称之为“两极分化现象”,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在DT时代到来之际,小哲谈谈“马太效应”引发的一些思考,互联网正是在快速发展的巅峰时期,BAT三巨头正是“马太效应”在互联网创业上很好的体现,而如何才能找到突破点?其实创业者也可以利用“马太效应”,想要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时,即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地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我们看到很多新的搅局者在不断的投入广告,“烧钱”成为最快速最便捷成功率最高的方法之一,而这也是最傻瓜的方式在利用“马太效应”。
说到利用“马太效应”,不仅仅是创业,生活中我们通过对自己的提升,使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升,让自己的品味不断提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优秀的你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朋友,圈子的“质量”越来越高,你的素质也自然会更加提高,以此良性循环的“马太效应”,人生赢家指日可待!
加油,我们一起努力!
早餐,拧一拧,舔一舔,泡一泡!
[2015.12.13]小哲谈谈零和博弈的思考
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源于博弈论(game theory)。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无论是赌博还是股票,在整个大的博弈之下,其实就是一场“零和游戏”,
小哲看到大家都在数落零和博弈的不是,说共赢才值得我们思考;李开复指出,团队战斗力的精神基础是打破“零和思维”,要让团队中的每个成员相信,彼此不是博弈与竞争的关系。
但小哲想从另外的角度思考,其实零和博弈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你的每一次升职都不可避免的踩下去另外一个或者一群人,你的每一次加薪其实都是在其他利益获得者口袋掏出的,你的没一次销售都是另一个人剁手造成的。零和的博弈让我们要时刻明白一个道理,在这个残酷的世界,厚黑学一定要学,心一定要狠,事一定要做绝!
回来,小哲其实并不喜欢所说的这些,但思考下来,零和博弈的道理确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赤裸裸的残酷世界,那不忘初心怎样才能立足当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