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料收藏 > DV拍摄技巧

DV拍摄技巧

一、拿稳你的DV
  如果DV在拍摄时机体过度晃动,通过TV放像或者捕获到电脑里之后时画面将很不稳定,看起来头昏眼花,好象晕车晕船一样。因此拿稳数码摄像机几乎是任何成功的DV片最关键的基础了。在旅途中,尽量找可以依靠的物体(如墙壁,柱子,树木)来稳定住重心,能使用三脚架(独脚架)就一定要用,找不到依靠也不能使用脚架时候要保证正确的持机姿态:双手握住DV,注意也不要握的太用力,以手感舒适为宜否则时间常了会累,机器重心应放在腕部,两肘夹紧肋部,保持平稳的呼吸,双腿跨立,把身体重心稳住。绝对不要边走边拍,不然你拍出的画面前面说了,会晃的很厉害,这一点在拍摄时会没什么感觉,只有在播放时才会深切的体会到。

  二、适当的掌握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
  如一个镜头的时间太短,则图像看不明白,看得很累。反之,如果一个镜头的时间太长,则影响观看热情,看得很烦。所以每个镜头的时间掌握就颇值得仔细玩味。建议:特写2-3秒、中近景3-4秒、中景5-6秒、全景6-7秒、大全景6--11秒、而一般镜头拍摄以4-6秒为宜。我们拍摄时应该注意要让画面中的东西有看头,其实观众一般都对镜头中移动的物体比较关注,如果画面中没有重要的会动的东西,那么很长时间的一个长镜头是毫无意义的,但是我们也不能说就此不用长镜头了,如果画面中的物体一直在保持运动,那么观众还是会有兴趣的,而且长镜头比较适合表现整个故事发生的全过程,使用恰当会很有效果,但是要用好也是不容易的。建议大家有空的时候可以看看关于摄影的专业书籍或者网上的各种评论文章。

  三、摆平你的DV
  如果是使用DC,那么拍摄的照片倾斜,还可以通过后期的调整将照片轻松转回水平位置。但是DV拍摄的画面,如果倾斜严重,在使用电视机播放的图像则无法观看(难道你想把电视机立起来看?除非你可以忍受)。有一些较高级的专业DV在取景器及LCD上可以显示工具线来帮助你保持DV机的水平,如果你的DV没有这功能其实你只要注意将画面中的水平线(比如地平线)及垂直线(如电线杆,大楼)和取景器或LCD的边框保持平行即可。

   四、谨慎使用镜头内变焦
  其实每一次变焦可以说是一种镜头运动的特殊效果,如果漫无目的的频繁使用镜头内变焦,观看时图像容易使人感觉不稳定,此外,频繁变焦会使得DV耗电增加, 大大减少拍摄时间。对于同一个场景的镜头表达,不妨使用不同角度和距离的定焦拍摄,效果或许会更好。

   五、尽量避免逆光拍摄
  顺光能使拍摄物体更清晰,绝大部分情况下,你应使拍摄物体处于充分的光线强度下。而逆光拍摄因为DV是使用CCD感光,宽容度不足,在高反差的情况下很容易使高光部分过曝,阴影部分又看不清楚,结果细节全部丢失。有一种说法:好的摄影者,永远让太阳在自己的背后,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六、白平衡的掌握
  我们在旅行中拍摄,身处的场景往往瞬息万变,这一刻是室外的阳光明媚,下一刻可能就是室内的光影交错,再下一刻可能是山洞内的伸手不见五指。一般我们DV机的自动白平衡基本可以自动适应,不过可能的话,我们还是要根据相应的色温条件和拍摄对象来调节白平衡。鉴于旅行中自然风光多属于红花绿草,对于绿色的表现,如果将白平衡调整得偏暖一点,会有更好的表现。另外如果是使用自动白平衡,在从室外进入室内的时候,要把DV关掉重开一次,让白平衡启动自动调整。

七、构图平衡最重要
  想玩好DV拍摄,一点构图知识都不了解恐怕是说不过去的。关于构图,摄像和摄影以及绘画中的构图理念是完全相通的。构图的关键在于要取得“平衡性”。平衡也可以理解为和谐,通俗点就是看着很舒服,如果画面中的主体和环境相互的位置改变你马上就觉得不舒服了,就是这样的一种无法言传的感觉。比如在旅行中大量拍摄的自然风光中,地平线的位置会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拍摄时,地平线要尽量避免处在画面的等比线上,因为这样做会把画面均分为两半,给人以呆板的感觉。地平线处在画面下方,会给人以宁静的感觉,而处于上方,给人的感觉则是活泼、有力的。

  八、独特视角显个性
  在一个NBA的球员和一个五岁孩子眼里,同一个地方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在我们的旅行中,往往要表现的是固定的,不可移动的自然风光。既然风景是不会自己动的,那么动的就只能是我们这些拍摄的人自己。这就引出这个话题——视角。而对于拍DV的我们,使用不同的DV机位就可以轻松获得不同的视角,从而营造出不同的镜头气氛。仰视,镜头由下往上拍摄主体,可以突出被摄体的高大形象,我们在拍摄旅途中的高大建筑,山峦,巨树等景致时,采用仰视是非常有效的表达手法。俯视,镜头由上往下拍摄主体,可使得被摄体变的渺小而产生戏剧性的效果,在旅途中我们使用俯视来拍山涧里穿行的游客,或者使用俯视来拍一条本来很平坦易行的小路来表现行程的险峻艰难都是很具效果的。而平视,镜头在水平位置拍摄主体,这大概是我们最常见的镜头类型了。如果你想自己拍出的片子个性鲜明的话,就尽量去寻找非一般的视角,比常用的机位更高,更低,更远或者更近。别人不用的视 角我用,别人用的视角我不用,追求独特创新,调动起观者的感官刺激。

  九、对焦
  焦点——是物体成像最清晰的点,通常情况下,为了突出主体,我们总是把主体放在焦点的位置上,使观众可以清楚地注意到。因此,找到焦点总是摄像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这个过程称为对焦。现在的DV都具有自动对焦的功能,这对于初学者拍摄出清晰的影片有很大的帮助。不过自动对焦也有很多失灵的时候,比如说主体在玻璃的后面,以及主体和背景反差过大的时候(逆光时)。而且自动对焦大都采用中心对焦方式,可是在实际拍摄中很少会将主体放在画面的正中(起码也用个九宫格黄金分割构图吧,放中间太呆板了点)。自动对焦功能在计算焦距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所以当主体处在运动状态时,自动对焦也无法获得较好的效果(用手动定焦可以很好解决)。自动对焦的另一个副作用就是导致耗电量增大,因为当主体位置频繁变化的时候,焦距必须时刻调整才能保证成像清晰,自动对焦系统就会频繁地使用控制电机调整透镜组中各个透镜的相互位置,花费了不小的电力。其实成像清 晰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握主体和镜头之间的距离,只要牢记这个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多数人都可以轻松掌握,所以掌握手动对焦技巧才是您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十、好好利用景深
  景深——成像最清晰的点是焦点,而在焦点前后的一段距离内成像也比较清晰,这个范围就叫景深。控制景深最有力的工具是光圈,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景深是表达主体和背景关系的有力工具。景深小,则只有在焦点前后很小的范围内成像才清晰,如果主体完全占据了这个位置,那么整个背景就会不可避免地虚化,但会吸引观众加强对主体的注意力。景深大则正好相反,在焦点前后很大范围内成像都很清晰,因此除了主体之外,背景也十分清晰。这通常用在表现面积很大的主体,如我们要表现白雪皑皑的平原,大面积的清晰景致,自然而然会给观众宽广辽阔的感觉。大景深是我们业余使用者的好帮手,这可以有效地弥补我们由于经验不足造成的对焦错误,虽然有可能使表达的主体不明确,但至少片子还是清晰的。而小景深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在需要突出主题的时候获得不错的效果,同一个景色,可以运用焦点的控制,从小景深变化到大景深,或反之。这种手法常见于专业的影片中,如果你能熟练的掌握它,那么您的风光片的精彩程度又提升了一层。

分享生活点滴,内容问题可与我联系。 斜杆青年:资深产品经理/网站工程师/科技爱好者/新媒体运营/自媒体写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