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哲日记 > [2017.05.27]小哲谈谈懒蚂蚁效应

[2017.05.27]小哲谈谈懒蚂蚁效应

这个理论可能很少有人了解,小哲本想消化后用通俗的方式转述,但在查询资料后发现,这个理论并不深奥,网络上的介绍也已经是很通俗了,那么这里不妨直接看下:
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观察。结果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 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在蚁群和企业中,“懒蚂蚁”很重要,此现象被称为“懒蚂蚁效应”。

了解了这个理论本身的意思以后,这里可能更多是谈谈理解,勤与懒相辅相成,“懒”未必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懒于杂务,才能勤于思考。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所有的人都很忙碌,没有人能静下心来思考、观察市场环境和内部经营状况,就永远不能跳出狭窄的视野,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看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作出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
这个是管理学的一个理论,很多时候它和28法则是对应的,20%的“懒蚂蚁”指导80%的勤劳蚂蚁,让整个组织得以高效运转。所以在人力资源问题上的考量,一个组织中分工要合理,人适其事,事得其人。这说明要根据岗位的需要来合理选人,择优用人,尤其是对基层主管的年龄、文化、能力、性格等因素结构要进行优化配置,以充分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和作用。因此,招聘要坚持最佳匹配原则,实现企业的“人岗匹配”, 进而提升企业的业绩和整体实力。

跳出本身的学术思维,用于我们自身学习生活当中,其实也是可以变通思考的,小哲认为,工作之余的一些“偷懒”是很有助于自身的发展的,打游戏、听音乐、看电影,其实很多时候也是给自己打开思路的一个很好方法,和劳逸结合不同,选择更合理的“偷懒”方式可能才能达到效果;理论中提到的“懒蚂蚁”其实不是真正的懒,而是在做“侦察”和“研究”,所以我们在业余时间里的“侦察”和“研究”应该也是有特地选择的,比如游戏电影和音乐,他们都是精英们创造出来的,在欣赏的同时,品味和体会能让你获得更多的思路,但是如果纯粹只是消耗时间,这种选择就是无意义的;看书可能在某些意义上算是一种提升,但是书籍的选择上也是有考量的才对。

总而言之,小哲认为,“懒蚂蚁效应”并不是告诉我们如何去偷懒,而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的“侦察”和“研究”才是最周全的选择。

分享生活点滴,内容问题可与我联系。 斜杆青年:资深产品经理/网站工程师/科技爱好者/新媒体运营/自媒体写作人